
在重要会议中,通过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现代化的决定。该决定强调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,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加快完善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。这一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,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一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自2012年以来,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,加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,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和变革性实践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得到系统性重塑,责任得到全面压实,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现重大突破,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。
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。2015年,审议通过了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,标志着顶层设计的标志性文献。该方案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,增强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。同时,还审议通过并发布实施了多个配套方案,建立了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制度体系,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、空间规划体系等。一系列政策措施集中出台,如《环保法修订案》等,以及《长江保护法》和《黄河保护法》的实施,体现了国家“江河战略”法治化的重要立法。
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得到压实。生态环境保护的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和制度保障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,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作,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,为建设美丽中国、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。我国还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,实现重要生态空间的管控。
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。整合优化机构职能,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。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,健全监测和评价制度,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,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、空间规划编制。
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持续深化。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,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加快实施主要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,提高治污科学性精准性。进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,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,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,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。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为突破口,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。禁止洋垃圾入境,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。加快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,守好生态保护红线。坚持节约优先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。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,提升“含绿量”赋能“含金量”。
二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
自2012年以来,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,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。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决定》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了重大部署,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,为新时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,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为推动现代化提供动力。现代化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。《决定》将建设美丽中国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。实践证明,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。建设现代化,必须转变发展方式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,创造新的文明形态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生态环境改善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任务,任务艰巨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解决生态文明领域的矛盾和问题,有利于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,形成现代化新格局。
高质量发展的要求。强调生态优先、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应有机结合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,新生产力应是绿色生产力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,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和科技革命,推进经济、能源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,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,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,为现代化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动能。
增进人民福祉的保障。在深化改革中,增进人民福祉,以人民为中心,体现了党的宗旨,彰显了改革的价值取向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,必须重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力,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,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让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。
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的需要。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,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。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性,气候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。作为负责任的国家,中国倡导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,为构建公平合理、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、生态环境战略、国际和外交战略协同性,维护国家发展利益,提升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,共建清洁美丽世界。
三、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
自2012年以来,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,系统地规划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并实施了一系列基础性、创新性和长期性的工作,全面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。《决定》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。为了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任务落实,需要继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,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。
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。体制机制建设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。《决定》提出实施区域差异化、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,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。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。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体系,建立责任考核监督制度。加强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。编纂生态环境法典。必须注重系统集成,突出重点,确保改革实效,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、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相适应,为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。规划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必须坚持系统观念、全局观念,强化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,分轻重缓急,增强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。
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多维度、多层次、多领域的系统工程,需要整合资源和力量。《决定》提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、监管体系、市场体系、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。完善治污制度机制,落实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,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,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。深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,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。推动流域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。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,健全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,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,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。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。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。推进生态综合补偿,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。
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。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,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底色。绿色低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、美丽生态的需求,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。《决定》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。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,完善绿色税制。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,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。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。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。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、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,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来源:新华网
免责声明: 部分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,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, 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,无法确认原作者及出处的,仅表明转载来源,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删除,谢谢!